游客发表

風行周燦:互聯網電視一再陷入尷尬境地的原因是什麽?

发帖时间:2025-11-02 16:17:30

  導讀:2018年已過去三分之一,從去年開始的互聯網電視寒潮隨著春天的到來似乎並未退去,互聯網電視從興起之初發展到現在,大起大落,根本原因還在於市場的冒進和有效模式的缺失,接下來,互聯網電視產業走向又將如何?另一方麵,對於當下的互聯網電視行業來說,雖然洗牌還在繼續,但不可否認的是,行業已經處於新的發展階段了。

  勾正數據顯示,截至2017年底,智能電視累計激活率已達77%,激活終端1.48億台,2017年全國日均開機終端6300萬台,OTT廣告收入達到23億元,同比增長130%。在市場規模與價值日益擴大的同時,對於家庭大屏,對於互聯網電視,行業參與者們已經在市場考驗中有了更多、更深的經驗與認識,而能留下來的,必然會更多地推動產業的發展。

  可以看到,無論是小米、暴風,還是風行、酷開,都逐漸找到了適應自己的模式,在行業洗牌中逐步向前。從視頻網站到互聯網電視廠商,再成為OTT運營服務平台,風行一直在跟隨市場變化不斷地調整姿態與模式,可以說是互聯網企業中極具代表性的玩家,我們采訪了風行網CEO周燦,就互聯網電視市場走向、風行發展模式等問題做了探討。




  互聯網電視的"簡單邏輯"

  互聯網電視一再陷入尷尬的境地,究其原因,還是在於廠商們違背了一個基本的商業邏輯,那就是對投資回報率的忽視。去年之所以很多互聯網電視企業退下去,根本原因就是在於包括硬件虧損、研發投入、運營費用、人工費等在內的獲客成本太高,有些企業的獲客成本一度達到七八百元,甚至上千元,電視所創造的價值和獲客成本並沒有達到應有的比例。

  然而廠家們為什麽依然不斷地進行大規模投入呢?周燦舉了這樣一個例子:當下一個APP的獲客成本也是非常大的,同時,APP不僅需要獲客成本,還需要用戶維護成本,用戶維護成本並不比獲客成本低,APP的用戶維護做不好,用戶很容易就會流走。

  電視就不一樣了,大家之所以虧損還做電視,是因為相較而言互聯網電視硬件獲取用戶的成本是要小於APP獲客成本的,同時,因為電視是以硬件獲取用戶,有人會卸載APP或者轉向其他APP,但沒有人會把電視丟掉,相比APP用戶的強流動性,互聯網電視的獲客則就穩定了許多。周燦表示,其實這件事在前幾年已經被證明過了,當年有很多互聯網企業去做手機,因為手機獲取用戶的成本可能遠小於在手機APP上獲取並運營這些用戶的成本,今天大家隻是把戰場從移動屏延伸到了家庭大屏。

  另一方麵,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延伸,還是因為家庭大屏所產生的價值:首先是內容價值,其次是廣告價值,另外就是由這個家庭中心屏延展出來的眾多場景,它連接了家庭中的人和各種家庭設備,而這一定是將來的趨勢。所以,手機屏對應著移動場景,對應著一個人,電視屏則對應著家庭場景,對應著所有人。其中的巨大價值就是大家今天在這其中不斷拚殺的原因。

  混合基因下的獨特生態

  一個公司的戰略選擇離不開兩方麵因素:一是外部環境的變化,二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,那麽對風行來說,麵對的外部環境變化和核心競爭力又是什麽呢?

  “我們原來做視頻網站所麵對的外部環境變化是非常特征化的,一是流量成本越來越貴了,二是寡頭越來越集中,視頻行業更多轉變為資本推動,三是以內容、版權為代表的生產資料成本越來越貴。”周燦表示。其實這幾個趨勢至今仍然在繼續,很多企業都或多或少因為這些因素而調整著發展方向。

  外部環境因素有了,接下來就是核心競爭力了。周燦表示,第一,是風行有內容。“雖然我們的內容和BAT有差距,但內容庫裏麵的基本內容是差不多的,差距主要還是最上麵那一部分獨家的東西。”此外,對風行來說很重要的一點,就是百視通體係對風行內容的補充,使風行除了基本內容外,還有更多差異性內容,比如體育、BBC記錄片等。“我們可以很好地解決用戶的一日三餐,”周燦這樣表示,“畢竟大多數用戶並不是天天‘吃鮑魚’的”。

  第二是懂內容,風行從2005年成立到今天,每天做的就是內容、玩的就是運營,而這些帶來的,是對用戶習慣、大數據分析等各方麵的積累和把握,畢竟對於當下的電視大屏來說,基於內容的運營是每一個參與者都需要發力的。

  第三是懂得如何去變現,互聯網電視玩家們一再虧損,很大程度上就是變現模式存在問題。據介紹,風行目前的變現來源是基於內容付費以及廣告,這也是內容和運營帶來的優勢。而除了深挖這兩方麵,風行也在找更多的方式,遊戲聯運、基於家庭場景的家庭電商等。“這些其實是把很多在PC端所做的搬到移動端,現在又搬到大屏端,而在這個過程中,風行也做了十多年。”周燦說道。

  而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,就是風行今天是一個混合基因的企業。周燦表示,風行有兆馳所給與的實業基因,不僅是資本支持,還有對實業的深刻理解;其次是內容基因,是風行+百視通的內容組成;另外是牌照基因,重要性不言而喻;最後是風行作為一家互聯網企業本身所擁有的互聯網基因。每個企業的文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企業的不同基因和特質構成的,風行這些不同基因的混合和搭配,成為風行獨特的魅力。

  這也就回到了最初的問題,隨著外部環境和核心競爭力的變化,風行從原來單純的PC端+移動端的運營,轉型為跨屏的,涵蓋視頻內容、內容運營、平台變現等眾多業務在內的平台型企業。“風行是具有混合基因的企業,眾多優勢翻譯成一句話,就是整體解決方案,”周燦說道,“風行可以給合作夥伴提供從硬件產品設計到生產製造加工,到內容提供,再到運營、增值變現等整套解決方案。”

  打造平台將成趨勢

  當下包括酷開等在內的企業逐漸向打造平台發力,主要廠商的轉向也讓產業看到了新的方向,那麽是什麽原因使打造平台成為產業新的破局點?

  據周燦介紹,風行對標的是美國的Roku,風行要做的,就是發現產業夥伴比較弱的地方是什麽,利用風行的優勢去補齊產業短板。對於當下眾多的渠道方來說,他們更多還是屬於硬件企業,並不擁有內容以及對內容的認知和理解,在運營、變現方式上還不夠完善,風行就是盡可能幫他們去豐富、完善這些方麵。

  雖然BAT將內容輸送到一些傳統廠家,但其中一個突出問題是傳統廠家與BAT的合作有時候並不是一個對等的合作方式,因為在電視行業,內容方的玩家少,渠道方的玩家多,內容方的要價權是高的,另一方麵,內容方的巨大投入,也意味著他們需要更多的回報,在這種前提下,簡單合作使內容方能夠給予渠道方的東西並不多,比如分成等。

  另外一個例子,BAT在電視端其實都已經有了自己的APP,對於Launcher上麵的內容,內容方需要給渠道方分成,但是APP就不需要給渠道方分成了。這本質上是一本經濟大帳。雖然大家都認可大屏,但由於內容方不做大屏,渠道方又欠缺內容,在很多情況下分成方式並不一定能使雙方都滿意,這樣一來合作的基石就比較脆弱了。所以如果隻是簡單的對接內容,一定程度上其實是在為內容方做嫁衣。這種時候平台運營服務的優勢就顯現出來,注重渠道的電視企業或者傳統電視廠商可以把不擅長的東西,交給擅長的互聯網企業去做。

  周燦表示,今天的風行不僅是一個開放的平台,在價值方麵也是開放的,當這個平台越來越大的時候,它所產生的價值也是與大家共享的。“可以看出現在大家都在轉換思維,不僅服務自己品牌的電視,還用能力去服務別人,打造平台這個趨勢是可以看到的。”

  平台讓價值實現最大化

  互聯網電視市場每一個參與者、每一家平台方所麵對的挑戰是不一樣的,周燦表示,要把平台做好,需要幾個夠強的核心能力:內容、內容運營、變現能力、渠道能力、牌照,而這些,風行都已經具備。

  以內容為例,“內容是很重要的,”周燦強調,一直以來,傳統電視廠商隻是對接了BAT的內容,在內容產生增值之後得到付費分成,或者得到內容經過廣告變現之後的分成,由於目前大屏行業主要的廣告形式仍是貼片和開機,所以除了開機廣告由傳統廠商自己掌握,其他都是和內容方產生的分成,並且比例本身也沒那麽高。

  大屏上最有價值的廣告,就是要達到1+1>2的效果,即從開機到貼片如果是有聯係的廣告,這樣效果就加強了,反之,開機廣告和貼片廣告由不同的人做,不僅不易協同,效果也達不到,所以有自己的內容和運營就顯得很重要了。內容付費、貼片廣告、開機廣告,平台運營組合起來的價值是要遠遠大於不同參與方組合的,這就是運營平台和其他簡單組合最不同的地方。

  周燦表示,截止到2017年底,風行擁有400多萬台的激活終端,2018年有望突破700萬。據介紹,2017年風行運營服務平台收入約占風行總收入的20%,而當下OTT的增長速度要遠大於PC和移動端,“在PC和移動端收入絕對值不變的情況下,風行希望未來2到3年能做到PC+移動、OTT兩大塊各占50%的結構,這樣就變成了雙支柱”周燦說道。

  據了解,風行還在做基於商業變現的短視頻,為品牌、廣告主做價值的傳遞和內容的營銷,此前,風行通過2億專項資金扶持、商業化短視頻實驗室、首家商業化短視頻孵化器等,提供從製作到宣發一體的全套解決方案。此外,風行在2018年也準備涉足區塊鏈,通過P2P技術讓用戶的閑置帶寬和存儲資源共享,為風行及第三方CDN廠商提供有償服務,進而產生價值轉移等。

热门排行

友情链接